基于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原理,本文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银圆锥纳米阵列共振波长的调控方法。使用COMSOL仿真软件模拟银圆锥纳米阵列表面附近的平均电场强度随入射光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共振波长与阵列周期和环境折射率有关。圆锥阵列周期p的增加,导致共振波长发生红移。两者间近似呈线性关系,可根据有效波长理论拟合得到阵列周期与共振波长间的线性关系式:p=0.97λ+21.244。圆锥半径r和高度h的变化对共振波长无影响。周期p为560 nm时,r=120 nm,h=200 nm,共振波长峰高达到最值。环境介质折射率增加导致共振波长红移,峰高减小,并且出现多个共振波峰。
偏振图像比传统图像包含更为丰富的来自物体表面及浅表信息,因此可通过获取皮肤异常区与正常区的偏振信息进行皮肤状态的检测与评估。本项目搭建多波段激光照明式皮肤偏振成像系统,开展了蓝绿红三波段偏振激光照明下的正常皮肤、色素沉积皮肤和炎症皮肤的激光偏振成像实验。主要结果:1)488nm蓝光和520nm绿光激光照明下,色素沉积区、炎症区和正常皮肤区的偏振度数据有明显差异;2)660nm红光激光照明下,色素沉积区和正常皮肤区有明显差异,但炎症区和正常皮肤区数据接近;3)针对色素沉积区的三波长激光偏振图像信息比较相似。综合分析表明:在绿激光照明下获得模拟皮肤的偏振图像与偏振度数据,较容易区分正常皮肤与色素沉积及炎症皮肤区域之间的界面与差异;色素沉积区域偏振图像更为相似,表现为皮下同一深度信息;炎症区域偏振图像差异性大,为不同深度下皮肤的偏振信息。
针对东北地区多个品种大豆的分类鉴别需求,本文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对6个品种大豆的分类鉴别。油酸和亚油酸是大豆的重要构成成分,首先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构建油酸和亚油酸分子空间结构,并利用B3LYP/6-31+G(d,p)基组优化并计算其理论拉曼光谱。再通过实验获取油酸、亚油酸分析纯和6个品种大豆的拉曼光谱,并将所得理论拉曼光谱与实验拉曼光谱做出比对,发现各品种大豆均在1281、1445、1662和2904 cm-1处有较强拉曼峰。最后以此四个拉曼峰作为特征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对不同品种大豆做可视化分类,分类正确率达到90%。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拉曼光谱法能够开展对大豆品种的有效分类,对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目前,市场上90%~98%的天然无色钻石通常为Ia型(包括IaA、IaAB、IaB型),无色合成钻石主要为II型(包括IIa型、IIb型)。通过紫外荧光灯、宝石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结合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对天然钻石、高温高压(HTHP)法合成钻石和化学气相沉淀(CVD)法合成钻石进行光谱学特征研究,并对拉曼光谱1335cm-1谱峰进行洛伦兹拟合,得到半高全宽值,对半高全宽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天然钻石长波荧光强于短波,合成钻石的短波荧光强于长波;天然钻石内部可见云状物、浅色晶体包体、深色包体,HTHP合成钻石内部可见Fe、Ni金属触媒包体,CVD合成钻石内部可见点状包体,HTHP样品具有磁性;红外吸收光谱显示,天然钻石在1179cm-1、1282cm-1、1365cm-1处有明显吸收峰,属于IaAB型;合成钻石在1332-1100cm-1无明显氮相关吸收,属于II型;UV-Vis-NIR光谱显示,天然钻石存在415nm(N3)吸收峰,而合成钻石无此吸收峰;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拉曼位移一致,半高全宽存在显著差异,天然钻石的半高全宽均在6.0 cm-1以上,合成钻石的半高全宽值均在6.0 cm-1以下,可为鉴别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提供理论依据。